工地管理人員刷臉考勤,執行沒后續?建筑業洗牌,到底是福是禍?
近幾年來,國家嚴厲打擊掛靠現象,除了打擊企業之間的資質掛靠外,還嚴厲打擊項目人員掛證問題,嚴查關鍵崗位管理人員在崗率。2021年包括山東、江蘇、西藏在內的多個省份與地區都發布了施工現場關鍵崗位人員考勤管理的通知要求,要求監理單位總監、施工單位項目經理和技術負責人等等關鍵崗位的人員要進行刷臉考勤,在規定中還對考勤方式以及在崗率提出了要求,要求項目各單位正確認識在崗履職的重要性,必須保證人員要持證上崗,上崗就要履行職責,嚴格杜絕掛證問題和無證上崗問題。
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國已有不少省份和地區實現了社保全國聯網,不少人員在辦理轉注冊時還要求社保唯一,這就給人員掛證增加了一些難度。目前看上去影響并不是很大,但國家制度已經在慢慢地對這些掛靠現象進行整治。建筑行業開始漸漸走向規范化,對于身處建筑行業這個漩渦當中的我們而言,這到底是福還是禍呢?
目前這項制度的執行情況,從全國建筑行業上看,發布刷臉考勤制度的還是相對較少,即使是那些發布了要求刷臉考勤制度的省、市、地區,目前在結果的檢查以及情況的處理上還是較為寬松的?;蛟S你認為這就是走走流程,雷聲大雨點小。其實,許多政策的發布都是需要現實情況慢慢適應的,為何會出現政策普及不全面,即使發布了,執行起來也不夠嚴格的現象?這還要從我們行業的實際狀況出發,從每年的考證數據來看,關鍵崗位的管理人員通過人數還是較多的,要落到項目的實際使用上,這些人員的分配遠遠不夠。
一方面是許多項目存在著人員不足的情況,另一方面是一些中小企業有資質中標,但是卻存在中標人員無法到崗履職的情況。如果規定設立起來直接一刀切,走極端的處理方式可能會導致許多項目癱瘓,間接導致這些中小企業走向滅亡。因此,循序漸進的執行,這是國家給予行業、企業的適應過渡階段,給予改正的機會。隨著后面規定執行愈加嚴格,企業只有嚴格去落實,才能避免被淘汰。
建筑行業曾經輝煌一時,作為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它帶動了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但這種發展過于野蠻,對于今日的社會現狀來說,舊時的發展狀況已經不適合了,還帶來了不少負面的影響。因此,國家對建筑行業的整治使出了鐵腕,期盼建筑行業能向科技、智能、規范的方向進行發展。在這一些整治過程中,自然會淘汰掉一些不能夠滿足時代發展要求的企業,建筑行業也由此進入了大洗牌時代?,F在提出的只是一些總監和建造師,未來隨著發展逐漸走向規范,相信施工員、安全員、監理員等等崗位都會要求納入考勤,對項目的人員要求愈加嚴格。
這對于打政策擦邊球,利用掛證人員獲取較大利潤的企業而言,自然是一個危險信號。一旦嚴格執行,也就意味著這一些人員配備不達標,將面臨淘汰問題。對于掛證的人員來說,很有可能這條路就要走不通了。但對于行業內的從業者而言,政策的出臺能夠消滅建筑行業中實際存在的各種弊病,規范行業和諧發展,降低從業者的工作壓力和強度,提升福利待遇,這是一個利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