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疫情嚴峻!城中村密密麻麻的握手樓暴露問題所在......
2022年11月17日廣州全市新增本土確診病例275例,新增本土無癥狀感染者8486例,這其中的絕大多數感染者都在海珠區,為什么這次廣州的疫情會如此嚴重呢?讓我們看看此次疫情重災區的海珠區,而海珠區內最嚴重位置就是康樂和鷺江。這兩個村以及周邊有著大量的紡織行業和服裝行業,許多湖北人來到此地務工。據不完全統計,這兩個村匯集了十余萬湖北人,人多居住就成問題了,康樂、鷺江屬于城中村,成片成片密密麻麻的握手樓才能夠滿足如此龐大的居住人口。更夸張的是,這些握手樓里很多都是工廠、作坊的工人,大多都是十幾個人一起住。在握手樓的加持下,這片區域簡直就成了病毒滋生的溫床。
兩棟樓房之間的距離建造得不符合國家規定,伸手出去可以跟對面樓握手的房屋被稱為握手樓。這種房屋根本沒有采光可言,空氣不流通,衛生環境較差,消防隱患、治安問題同樣嚴峻。握手樓在廣州不算少數,大多數都是因為歷史遺留問題或者是早期城中村建設缺乏科學規劃,在建造過程中沒有標準規范進行約束,缺少監管環節等等,特別是在房屋建設規劃、建設標準、宅基地使用標準、驗收標準等方面。
這種房屋的出現主要還是基于經濟利益,首先是租房者,對于外來務工人員來說,握手樓的租金相對較為便宜,雖然居住環境較差,但大家還是首要考慮生存問題。其次,本地居民基于市場需求,自然是把房子空間占得越大,房間越密越賺錢,這也是本地居民的謀生手段。市場有需求,有利潤可賺,握手樓就此產生。
其實,廣州市白云區早在2018年就曾出臺過《廣州市白云區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實施細則》,其中要求新建房屋樓層數量不應超過三層,房屋主朝向建筑間距不小于六米,次朝向建筑間距不小于二米。白云區是當時廣州市政府發布《廣州市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實施辦法》后,第一個出臺《實施細則》的區。
細則提出從兩個方面杜絕握手樓的產生,第一個是對現有的存量進行改造,點對點的解決握手樓現存的問題。這一點在同樣經濟發展增速飛快的深圳有了更好的解決辦法,在當地政府的牽頭下,將村民的利益作為首要保障,吸引資金對城中村握手樓進行改造,將其建設成為宜居的人才保障房,打造特色人才社區,在現有存量上積極改造,實現多方共贏。
第二個是嚴格把控新建房屋的建造條件和標準,提出了新建房須符合“一戶一宅”的要求,并且在房屋的高度、層數、間距、基底上面都做出了統一的標準,嚴格執行各項環節的監管審批,從根本上杜絕握手樓的產生。
幾年前,廣州市政府就已經察覺到了握手樓的問題所在,對城中村的房屋建設從嚴管理。海珠區城中村的握手樓大多數都是歷史遺留問題,由于早期建設規劃不科學而導致的。此次的疫情爆發也將握手樓的防疫問題暴露無遺,不管是通過積極改造存量,亦或是通過嚴格把控增量,讓我們告別握手樓,這都需要管理部門有耐心、下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