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到底是為了什么?為什么3千招不到農民工,能招到大學生
B站上有個UP主,叫大猛子ym,他有一句金句,3000元招不來一名農民工,但是能招來一名大學生。從大猛子視頻里的樣子,或許你很難看出,他是一個22歲的土木工程應屆畢業生。在畢業后他選擇了下工地,才干了不到一個季度的工程,直接從22歲變成了42歲的模樣。有人戲稱他是B站第一牛馬博主,是土木工程專業的盡頭,是考研人的休息區。
他在B站上記錄了自己點點滴滴的下工地生活,引起了不少土木工程人的共鳴。其實,在工地上主要有兩種不同的人群,一種是項目管理人員,這一種人里最普遍的就是像大猛子一樣畢業下工地的大學生;另外一種就是傳統意義上的工人,沒有技術純靠體力的被稱為力工,有技術的有木工、電工等,普遍接受教育的水平不會太高,到工地也是為了養家糊口。不過當你把這兩類人相比較時,你會發現工人們的工資可能會比項目管理人員要高出一大截。所以才會出現大猛子那一句,3000元招不來一名農民工,但能招來一名大學生。這也讓我想起了許多曾經倡導讀書無用論的人,難道讀書真的沒有用了嗎?當大學生掙得都沒有農民工多時,我們到底為什么要讀書?
如果你把如果你把讀書等同于賺錢,而賺錢等同于成功的話?我想你一定會無比痛苦。根據招商銀行2021年年度報告,招行把日均資產大于1000萬的稱為私人銀行客戶,私人銀行客戶共有12多萬戶;把日均資產小于1000萬,大于50萬的稱為金葵花;資產小于50萬的稱為一般客戶。數據中,私人銀行客戶僅占0.07%,但其擁有31.54%的資產,人均資產2780萬元;金葵花占2.05%,擁有50.58%的資產,人均153萬元;而一般客戶占比達到了97.88%,但其擁有的財富卻只有17.87%,人均1.14萬元。世界上2%的人占有了80%的財富,有錢人比我們想象的要少的多。
如果你抱著功利的心態去讀書,受挫就是早晚的事。其實,許多在讀書時學習的東西,看起來好像沒什么幫助,但有一天你在處理事情時突然發現原來這個當時學過,并也沒有忘記,它只是跟你已經融為一體,變成了你自己的人生經驗和閱歷,將一些別人不懂的知識變成了自己的常識。同時,你在一定時間內學習了解了這門手藝,在決定自己命運時,會出現更多的選擇。
其實大猛子的視頻還被人稱為《大猛勸學》,“不好好學習,那就不學唄,那就玩唄?!?、“不學習你就來工地,讓猛哥當你領導,當你牛馬領導”,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讀書是有用的,但也要看你到底是讀著玩還是認真讀了。大部分推崇讀書無用的人都不是什么讀過書的人,智達克效應反映了這種認知偏差。能力欠缺者常常沉浸在自我營造的虛幻以及優勢中,高估自己的水平,卻無法客觀評估他人的能力。
對于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普通人而言,好好學習已經是能夠改變自己的最佳途徑了。 通過讀書,我們可以增加在未來選擇的可能性,相應的減少一些不確定的情況。即使你選擇了不讀書,但你終究需要生活、生存,一旦你陷于生存的沼澤之中,你就失去了選擇的權利。不需要向我列舉某某不讀書,年入百萬,這種幸存者偏差,一旦上升到大數據比對,一點都經不起推敲。如果你連讀書這條路都否定了,你能確定其他路會比這條路要簡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