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鐵年營收百億!全靠房地產養著?
看到一條數據稱,北京地鐵6號線,早高峰一小時最多有6.27萬人流量,而同樣擁有這種情況的還有另外九條地鐵線路。當時腦子里第一個蹦出來的便是廣州死亡3號線,果不其然。這九條線路分別是北京10號線、北京6號線、上海11號線、深圳1號線、北京4號線、廣州3號線、上海9號線、上海7號線、成都1號線。我想沒有什么比擠地鐵更能體現打工人的心酸了,大夏天二三十度,遇上地鐵早晚高峰限流,暴曬下等個十分鐘,再擠上人山人海的地鐵。實習三個月,廣州死亡3號線地鐵讓小編發誓一定要找一份不擠地鐵的工作!
看到地鐵每日這么多人流量,或許你要覺得地鐵真是“賺大發”了。但從上海清算所披露的數據中可以看到,我國各地的地鐵基本需要依靠政府補助。例如,北京地鐵2021年凈利潤有26.46億,但政府補貼居然有214.66億,扣除政府補貼北京地鐵實際營收應該是虧了188.2億。這種現象在青島、成都、寧波、長春等等城市都或多或少存在,因此修建地鐵最大的問題就是錢!修建時需要錢,修建后地鐵帶來的收益能不能支撐其運營成本,也是錢。修建地鐵一公里的成本需要6-7億人民幣,修建一條地鐵線基本都超100億,2021年廣州市城軌投入位列第一,達500多億元。因此,對于三四線城市來說,沒有足夠的公共預算收入,又沒有其他可開發的收入,百億級的投入是非常危險的。2017年包頭地鐵才開工不到一百天就被叫停了,原因就是當時包頭市的一年財政收入200多億,包頭地鐵的建設卻要305.5億,這么個建法只會給當地經濟帶來巨大的壓力。
在這以后,國家就收緊了對地鐵建設的審批,要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要在300億元以上,地區生產總值在3000億元以上,市區常駐人口在300萬人以上,初期客運強度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萬人次,遠期客流規模達到單向高峰一小時3萬人次以上,才可以修建地鐵。
不過,也不是所有地鐵都需要政府補貼,深圳地鐵成了這個例外。深圳地鐵,利潤最突出的一年就是在2020年,它一家的利潤比其他20個公開財務數據的城市地鐵加起來還要多。這一局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深圳地鐵入局早,規劃好,外加深圳這個城市特有的優勢。
在深圳還是一片荒地的時候,深圳地鐵就已經開始了它的盈利計劃。學習香港地鐵的一體化開發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地鐵和沿線的房地產一起開發,擴大業務線,利用地鐵開到哪,房價漲到哪的特點增加營業收入。首先,收購了華潤和恒大手中的萬科股份,成為萬科的第一大股東。其次,成立深鐵商業、深鐵置業自己搞項目開發。2020年深圳地鐵的208億營收中,站城一體化開發占了150億,而票運營收只有30多億。不過這種模式要是換一個像北京、西安這種歷史文化古城,就非常困難了。上有百年歷史建筑,下有帝王陵墓,誰還敢動?
雖然,近幾年國家對地鐵建設審批收緊了,但不少符合要求的城市還是在不遺余力的修地鐵的,這件費錢費力的事為什么要做?這就要從地鐵修建的時間流程來看了,想要修建地鐵首先要花上1-2年進行規劃,再用3年時間做規劃方案、工程可行性研究、總體設計、初步設計,最后從施工圖設計、施工到正式運營需要花上4-5年時間。因此,當你看到一條地鐵線路運營,可能已經花了十年時間??偨Y一句,地鐵不是為現在建的,地鐵是為了城市未來建設的。地鐵作為城市基礎建設,一旦城市發展起來,人口流動增加,基建設施卻匹配不上,會對城市發展造成嚴重影響,所以現在建地鐵是為城市未來規模是大還是小做的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