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了解BIM技術在PC建筑的應用
目前,國內越來越多的施工項目都積極應用BIM技術,尤其是在超大型復雜工程、三邊工程、工期緊且成本壓力大的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中,BIM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凸顯其價值,它能更快消化設計方案,更快發現技術問題,更快理出工程數據,用于生產計劃、備料、控制進度等。
但BIM技術在PC建筑中的應用還屬尚試階段。由于BIM技術的大力推廣及應用,對于當前的建筑設計出現了質的變化,并為我國的建筑領域朝著新型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條件。
什么是PC構件?
PC為precast concrete(混凝土預制件)的英文縮寫,在住宅工業化領域稱作PC構件,指在工廠中通過標準化、機械化方式加工生產的混凝土制品。近些年在建筑、交通、水利等領域中有較為廣泛的應用。正好相對于常見到的現場制模、現場澆筑和現場養護。
德國作為現代建筑工業化的引導者,擁有完善的PC裝配式建筑產業鏈,主要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而產生這樣的大背景主要有兩個大因素:
1、社會經濟因素:城市化發展需要以較低的造價,迅速建造出滿足社會發展所需的生活住宅、辦公場所和工廠廠房;
2、建筑審美因素:當時德國整體建筑舍棄古典建筑形式及復雜的裝飾,崇尚極簡主義的新型建筑美學。
BIM在裝配式建筑中的應用
在國內蕭條的建筑市場大環境下,學習先進的技術產業可能是作為中國建筑的一種涅槃后的重生,同樣也是發展所必須經歷的階段。
比如上海新朝陽110KV預制裝配式變電站項目采用預制框架+外掛墻板組合的結構形式,采用Revit+NavisworkBIM軟件進行全生命周期的應用。
上海建工集團作為上海的前灘地塊綜合項目3-5號高層住宅房采用裝配整體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形式預制構件拼裝,結合BIM+互聯網技術,應用Revit搭建了各專業模型,應用tekla軟件進行構件深化節點設計,2016年開建的星河灣中學項目裝配式框架形式中也應用了BIM技術處理PC構件,同時還采用RFID芯片的PC精益化建造可視化管理平臺實現生產、運輸、施工的信息化、可視化。
裝配式建筑的核心是預制構件,而在施工階段能否將每個預制構件按照設計要求直接拼裝,關鍵因素取決于預制構件的設計質量。而預制構件的設計過程設計多角色間親密無間的配合,相對于一般建筑的要求更高,對于信息的傳遞準確度和及時性有很大的限制條件。
PC裝配式技術和BIM技術經過多年的實地發展,都也可以說是相對較為成熟了。而BIM技術信息化模型正好完美彌補PC裝配式設計與施工節點的不匹配,信息傳遞中斷的尷尬境地。
總之,把BIM技術應用在裝配式PC構件生產中使得裝配式建筑有了更好的發展前景。在BIM技術應用過程中結合RFID技術可以更有效的提高PC構件的設計、生產、施工管理效率。所以,對BIM技術在PC構件生產中的應用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探討是我們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