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發改委:利用BIM+CIM平臺,加快城鄉數字化轉型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工作作出部署。
政策原文如下:
建標[2022]53號
國務院有關部門,各省、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展改革委,直轄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委、發展改革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展改革委:《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已經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城鄉建設是碳排放的主要領域之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深入,城鄉建設領域的碳排放及其在全社會碳排放總量中的比重將進一步提高。為深入落實碳高峰和碳中和決策部署,控制城鄉建設碳排放增長,切實做好城鄉建設碳高峰工作,本實施方案是根據《中央關于全面準確落實新發展理念,做好碳峰和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2030年前碳峰行動計劃》制定的。
...
(17)構建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模式。以綠色低碳為目標,構建垂直到端、水平到邊、聯合治理、共享的發展模式,完善領導機制、集團驅動機制和社會參與機制。建立健全“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價”的城市體檢評價體系。建立農村建設評價機制。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和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推進數字建筑和數字雙城建設,加快城鄉建設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節能服務業,推進合同能源管理,探索節能咨詢、診斷、設計、融資、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綜合服務模式。
該計劃進一步倡導利用BIM技術和CIM平臺,推動數字建筑和數字雙城建設。相信你對BIM有一定的了解,那么CIM是什么?
CIM的概念
CIM(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是指城市信息模型,是對城市要素及其時空狀態信息的數字描述和表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城市信息模型基礎平臺技術標準》對CIM進行了明確定義:城市信息模型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digitaltwin、地理信息系統(GIS)、物聯網(IOT)等技術,集城市地上和地下、室內和室外于一體,歷史地位、未來信息模型數據和城市感知數據,構建了三維數字空間中城市信息的有機合成。
從CIM本身的特點來看,它是一種數字描述方法,其描述對象主要是城市的物理和功能特征;從CIM作為一種資源的角度來看,它是一種可以共享、需要多方協同維護的信息集,主要體現在基于城市運營管理CIM平臺的全市信息運營管理中;從城市運營管理CIM的整個工作周期來看,它是一個不斷為改善城市服務和功能提供相關決策信息的循環過程。
CIM平臺的價值
CIM是一個基本平臺,用于構建、基礎設施和其他三維數字模型,在城市基本地理信息的基礎上表達和管理城市三維空間。它是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運營的基本運營平臺,是智慧城市的基礎、關鍵和實質性信息基礎設施。
對于BIM技術而言,可以獲得城市中每一個建設工程的虛擬三維模型,以及與這個模型對應的完整的、與實際情況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庫,從而實現建筑信息全壽命周期的集成,設計團隊、施工單位、設施運營部門和業主等各方人員可以基于BIM進行協同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節省資源、降低成本、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對于CIM技術而言,可以匯集多源、高精度、全市域各要素的城市模型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深度挖掘、分析,產生新的涌現,實現對城市規律的識別,為改善和優化城市系統提供有效的指引。CIM是數字孿生城市智能化運作的核心,通過數字孿生城市的構建可以改變傳統的城市發展模式,全面提高城市物質資源、智力資源、信息資源配置效率,形成虛實結合、孿生互動、迭代優化的城市發展新形態,開辟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和治理新模式。
借助于空間對象的挖掘能力,CIM建立了數字空間中城市的信息模型。通過空間技術的信息和挖掘,可以判斷和預測數字空間中現實世界的狀態發展、變化趨勢和管理響應,從而準確把握城市發展,指導制定城市運維管理政策和手段,降低現實中的試錯成本,實現數字成果映射到現實世界的雙向驅動,然后將數字成果反饋到現實世界,從而實現城市數字驅動發展的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