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建筑為何一直受歡迎?這3個特征,讓人嘆為觀止
基于中國近些年突飛猛進的基建實力,世界冠予我們的稱號為基建狂魔甚至是當之無愧。隨著中國國力的日益增強,在國內乃至世界范圍內的建筑領域,掀起了一股復辟中國傳統建筑的風氣,比如咱們的鄰居島國日本,自盛唐時期已不斷派使者來到中國學習中國的建筑風格與技藝,當年學到的工匠技能到目前為止對日本界的建筑業影響深遠!
另外在國內越來越多的公共或個人場所,都開始采用傳統的建筑風格。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場所如寺廟、道觀尚且不說。如今很多個人住宅,公園,樂園,養生場所,美食城,甚至高速出口站等,都是沿用中國傳統建筑的設計風格!可以看得出來這是中國文化自我認同的一種集體表現。如下圖:
那中國傳統建筑為何一直受歡迎呢?小編翻閱了不少書籍和材料,總結了幾個中國傳統建筑深受大眾喜愛的特征:
第一個基本特征,是它特殊的平面布局。
現在看一個建筑,大家都會說造型怎么樣,立面怎么樣,平面怎么樣,這些其實是典型的西方建筑學概念。不同的是中國傳統建筑主要是以庭院作為基礎的建筑,庭院之間形成整體,獨棟之間會形成整體,主次分明,主賓分明,一眼望去就知道哪個主房,哪些是客房,這是中國傳統建筑一個非常具備特色的地方,也體現中華宗族文化。
第二個基本特征,是環境之美。
看中國的山水畫,包括在真實的環境里,只要是存在傳統建筑的地方,都和周圍的山水樹木形成特別好的關系,真的像畫一樣。就像杭州就特別典型。在這個城市的中心就是一個湖,大概有一半的內容是山水,有一半的內容是房子。什么是中國的城市?從文化的角度講,杭州是最典型的一個樣板,稱之為“一半山水一半城”。
具體到建筑在城市中是什么樣的一個狀態,經常會拿宋代著名山水畫家李嵩的一張《西湖圖卷》來闡述。那張圖很奇怪,整個城市都是俯瞰,能看清楚的建筑大概只有雷峰塔、保俶塔,還有幾座大一點的寺廟、城樓的屋頂,大部分建筑都看不見,全部籠罩在樹木當中。美不美?這就是中國的城市,所有的建筑全部籠罩在自然之中,跟自然的山水樹木發生關系。這樣的審美觀念,最早可能在五代或唐朝末年,就已經成型了。而西方古典的紀念性建筑就不一樣,是把建筑作為一個很突出的形象進行表達。
第三個基本特征,自然與真實的建造體系。
中國的建筑很特殊的一個地方在于喜歡使用自然的材料。建筑里面最持久的材料是石頭,中國建筑中石頭不作為主材,主材實際上是木頭。如果以結構作為主體的話,中國建筑的結構主體是木頭,因而形成了一種特殊的以木頭為主體的體系。
由此可見中國傳統建筑是集中華民族多年的建筑技藝,審美,以及人與自然環境相結合的智慧的結晶!所以也希望在中華大地及至世界各地,都能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傳統建筑!因為中國傳統建筑也是中華文化傳承的一部分。世界在走向大同,怎能不愛中華文化,不愛中國傳統建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