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術在工程項目施工總平面布置的應用
一、施工現場總平面布置
—施工現場總平面布置是項目施工進場的前提條件,是施工組織方案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合理的施工場地布置能夠在工程項目上發揮至關重要作用,可以減少安全隱患,是方便后續施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項目效益的重要方式。
二、傳統總平面布置的弊端
——傳統二維模式下靜態的施工場地布置是技術人員基于對該項目特點及施工現場環境情況的基本了解,憑豐富的施工經驗結合現場的情況對施工場地進行場地布置設計,這種平面方式的布置不用立馬體現布置的效果,不能充分考慮到空間的各項要求,所以很難分辨其布置方案的優劣,不能提前發現問題。
三、采用BIM技術的場布特點
——通過BIM技術,改變傳統二維繪制施工總平面圖的繪制方式,根據施工現場的特點,動態展現施工總平面在不同階段的布置情況,并通過BIM信息的匯總、參數化等特點,自動提取工程量,自動生成不同階段的圖紙和三維模型。
四、BIM實施方法
4.1 施工過程動態劃分
——為了對工程施工進行科學的管理,現場主要將施工項目劃分為基礎工程、主體結構工程、裝飾裝修工程及室外園林四大施工階段。根據施工進度的推進,施工總平面布置需要緊緊圍繞不同的施工階段進行動態調整。
4.2 擬建建筑物平面圖導入
——主要運用AutoCAD和Revit兩個軟件實施策劃。在CAD軟件中對設計單位提供的總平面圖進行圖紙清理,繪制出基坑平面布置圖以及擬建建筑物平面布置圖,導入Revit,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工程施工階段平面布置做準備。
圖1 CAD圖紙導入Revit
4.3 建立建筑物地下室及主體模型
——根據CAD圖紙建立基坑、地下室、主體模型。本工程為多棟單體建筑,為了提高軟件操作的流暢性,對各建筑物進行單獨建模,再統一鏈接到中心文件中。
4.4 基礎定位階段臨時設施位置
——根據平面圖布置,定位臨時辦公場地、確定施工物資和機械類型,將所有參數信息的施工設備及機械模型導入,建立與建筑物平面、空間的關系。
4.5 布置臨時道路、臨時用水、用電線路
——在布置臨時道路時,要充分考慮重型車輛的轉彎安全半徑。將主體結構模型與道路模型導入到Navisworks軟件中進行模擬,檢驗車輛在行駛過程中,是否與建筑物及臨建設施產生沖突。
4.6 主體結構施工階段布置
——主體結構施工過程相對于基礎施工,可用的場地更多,主要需考慮汽車吊的移動路線、作業半徑,人貨電梯位置與材料堆場的位置關系。通過三維立體的方式,使表達更直觀,在空間上發現不合理之處。
4.7 論證總平面布置模型方案
——基于BIM技術所建立的平面布置模型,大大加快了方案論證和修改的時間。在三維可視化下,對建筑物與臨時設施的關系、施工進度計劃于場地的關系都能夠比較直觀的展示,對場地的布置就如同擺積木一樣,可以快速形成多種方案,極大提高了論證的效率。
五、參數化統計
——利用Revit明細表功能,統計不同類型設備清單,可對現場所有施工機械進行有效管控。在布置施工機械時,將機械準確的信息記錄在模型中,可以將模型的信息與管理數據相結合,提高數據的準確性,并形成數據庫,為后續項目提供信息支持。
六、利用BIM技術直接出圖
——根據論證好的平面布置模型,利用Revit軟件,生成施工總平面布置圖及三維模型圖。如方案后續增減或者調整臨時設施,圖紙會自動關聯調整。
七、總結
——通過BIM參數化特點,在進行場地布置方案時,能夠快速精準表達施工空間關系,更加完善場地布置。以往二維施工總平面圖繪制要進行大量的作圖工作,費時費力,而利用BIM技術參數化、信息化特點,達到一次建模,多次使用,能夠快速進行不同階段的場地布局方案設計,大量節省時間、精力。同時,數據模型可以提供其他施工項目,最終形成一整套自動化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