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機器人繪制建筑施工圖取得官方審查合格證,人工智能是解放還是解決?
8月9日,一篇來自 36氪產業創新的文章——《引爆行業!首套機器人設計施工圖通過官方審查!》火爆建筑圈,不少出圖的小伙伴們驚呼:“這不是解放設計師,是徹底解決設計師”,但也有人表示不過噱頭而已。
文章稱由西安天華建筑設計有限公司領銜的全國首個機器人繪制的建筑施工圖通過官方審圖,并拿到了主管部門頒發的審查合格證。這套圖紙采用AI建筑設計平臺Trans BIM 一鍵生成,這是建筑施工圖設計領域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采用人工智能出圖。對比傳統的出圖模式一般要45~60天時間,碧桂園一天出規劃圖的規定,背后尚且需要整個集團6000多名設計師、32個綜合設計院以及大量的標準戶型庫數據作為支撐,而AI建筑設計平臺Trans BIM號稱只要輸入方案及設計參數,即可3~7天交付建筑、結構、暖通、給水排水、電氣等一整套施工圖紙。
使用過程也極為簡單,僅需三步。首先需要在Trans BIM平臺上導入設計參數和CAD方案圖,平臺即可采用人工智能算法,生產BIM;其次,AI自動完成碰撞分析、模型檢查、結構分析、機電分析;最后,平臺一鍵生成施工圖。
文章中提出了AI智能出圖的兩大優點,第一是節約資金成本,據其介紹用20萬平方米項目舉例,使用Trans BIM平臺進行設計,可將房屋施工和交付時間整體提前一個月,能節約3000萬~5000萬元的直接開發成本;第二是節約時間,除了前面提到的整體出圖時間,另外文章中還特別提到了,Trans BIM平臺背后擁有海量的大數據支持模型篩選和計算選優,將平均300分鐘的結構模型篩選可壓縮為15分鐘,優選時間從72小時壓縮至2小時。
提出了“一張智慧施工圖的萬億級想象空間”的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從建筑行業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的位置關系,指出傳統建筑行業信息傳遞不連接,各自使用各自的信息管理程序,導致信息流轉極低。而建筑規劃設計環節的數字化則是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功能,上至投資決策,下至施工運維管理,數字化在整個建筑行業里充當著了信息流動脈絡中的樞紐角色。文章中提到中國AI設計產業市場總規模高達1.6萬億元,住宅設計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元,再加上Trans BIM平臺設計數據,在投資決策、造價管理、建筑施工等上下游領域的拓展能力,Trans BIM平臺將會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成為撬動建筑行業數字化發展的支點。
此文一出引發了建筑圈的熱烈討論,人工智能進軍建筑施工圖設計領域,到底是輔助設計,解放設計師,還是替代人工,徹底解決設計師?AI設計出圖,最后出了問題誰來承擔責任?是蓋章的設計師?還是建筑企業?亦或是AI設計平臺方呢?小編還看到一個特別有意思的評論:“文章看著像是吸引投資的,不像給從業人員看的(狗頭)?!辈簧偃苏J為這就是一個噱頭,小編相信目前只是一個噱頭,但這一定會成為建設設計出圖的未來。建筑行業粗放式發展已經是過去式了,精細化、數字化發展是建筑行業未來變革的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