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貨丨新領域商業廣場BIM技術應用案例分析
項目基本情況:新領域商業廣場位于東莞市寮步鎮坑口村(香市大道與廣場路交匯處),西南側為香市大道,東南側為廣場路,建筑面積約50640平方,是一項商業、休閑、住宅為一體商業型建筑。
由于工期緊張,需要在較短時間內完善四層以上的各專業的協調問題,在工作過程中BIM的介入大大提高了變更設計的工作效率,BIM的實施發揮了其自身的優勢和作用:
(1)通過建立結構模型,對其主體結構進行分析;
(2)通過建立建筑模型,對住宅樓層里面各戶型進行實用性分析;
(3)通過建立管線模型,對住宅樓層管線安裝的合理性進行分析;
檢查結構圖中是否出現不合理地方,及時提交設計單位更正,修正施工圖,以確保施工現場 圖紙的準確性,減少施工誤差,降低溝通成本。
模型發現的問題,通過報告的形式進行提交,協調:
在施工圖會制階段,由于設計院相關單位的繪圖員繪制的施工圖數量非常多,在進行會只是會出現一些細節上的錯誤,例如數據錯誤,數據缺失、標注不明確等一系列的微小問題,但是施工現場操作時,更多的是以設計所給的施工圖為準,這樣的情況之下,會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損失和溝通上的問題,BIM的介入能很好地解決這些錯誤并能起到良好的溝通輔助作用。
BIM模型的時效性,也讓設計方與施工方減少爭執可能,更好的合作完成項目。
完成基礎結構模型后,依據原設計外形檢查堅向凈空上的適用性;
住宅樓層三維模型
原設計方案中,四層以上是以酒店作為設計需求,標準層高為4.5米,走廊凈高過大,業主考慮將走廊上空部分改做儲物間,給住戶一個儲存物品的地方,按設計來講,如果此處利用得好,將會是一個很好地改造方案,但是將此處按設計方案建立模型后發現諸多不便:
進出口大小不合理,走廊凈空需要保證2.3米以上高度,那么上方所剩余的凈空為2米左右,而走廊兩側的分別有兩條結構主梁300*800、300*900,按此處的結構特征最終人口高度只有1米左右,在使用上并不是很方便,而且稍大的物品無妨進行存放。
造價成本與實用價值不合理,模型給出的材料清單綜合成本與此處建造儲物隔間的實用性之間的性價比,相對一般建筑造價與利用率之間的性價比值不成正比,所以增加此處隔間的實際意義不大;
給后期管道放工造成影響,建造隔間后,讓后期管道的安裝與維護多方面的工作都增加了較高的操作難度,維護影響到兩邊的住戶;
管線安裝困難:
原設計為酒店,每層設計層高為4.5米在改建為住宅時,因為已將地上三層、地下室結構完成,故改變上層結構體系,只做建筑方面變更,按原基礎將單層酒店式房建變更為復式住宅公寓,為保證實用性,每層保留2.1米作為凈高;
本工程結構主體利用了BIM技術,使得工期如期進行,業主方、設計方、施工方在溝通協調上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