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術干貨分享:萬科花山熱橙項目 BIM 應用案例分析
一、采用BIM應用原因
本項目是施工總承包單位主導BIM應用,由設計中心提供全過程技術支撐,推動本項目BIM應用的動力有三點:
1、企業轉型升級與信息化建設;
2、政策:響應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的《關于開展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
3、BIM技術優勢:多維信息集成,不僅為工作提供數據支撐,還有助于多方協同工作,可提高管理能力,項目可視化,用于虛擬建造和施工技術指導,可減少返工,節約成本;
模擬分析,對于重難點部位進行受力與施工工藝模擬,保證工期與質量;
二、本項目應用的創新亮點分析:
本項目為普通住宅項目,重難點在于把BIM技術納入項目管理日常工作,使得BIM技術可以服務于 各項工作,本項目是由施工方站在施工企業公司的角度來主導BIM的實施應用,側重于建立以BIM技術為中心的項目管理制度,因此BIM技術無論是用來革新施工技術,還是革新項目管理,都是為了在使用過程中摸索出適合 本施工單位的融合BIM技術的項目管理流程與制度,然后推廣到其他項目,以便校驗和提升。
本項目BIM應用過程為先“倒行逆施”,后正向運用的方法,即:先多次把傳統方法與BIM方案進行對比,證明BIM方案的正確性和優勢,后形成可落地的BIM應用方案與工作流程,用BIM技術指導現場施工與管理,應用過程不僅注重研究如何用BIM技術來解決現場問題,更注重主動探索如何把BIM技術和理念滲透到項目全過程,旨在真正做到項目全壽命周期使用BIM技術。
三、主要成果
1、技術成果:交底模型與可視化模擬動畫,場地布置與臨設布置、砌體排布、工藝樣板間;施工方案模擬等;
2、管理成果:融合BIM技術的崗位管理制度,項目實施標準、倉庫管理、成果管理、人員管理,材料管理等;
四、應用詳解
1、技術交底:
傳統交底:通過CAD圖紙+word/ppt技術要求交底,需要施工人員有較高的專業知識,交底過程是一次性的,對于常規性項目存在重復交底過程,且無法隨時查看交底過程資料;
BIM交底:建立交底模型,并根據施工工藝制作交底視頻,可以多項目重復利用,并便于隨時隨地查看。
2、切體集中加工
當用Revit與CAD操作熟練程度一樣的情況下,對整層樓排磚,用Revit的耗時是用CAD的80%左右,并且解決了CAD不可考慮多面墻搭接的問題,同時還可以統計材料用量,這也是CAD做不到的,Revit做出的模型,不僅可以導出二維平面圖施工指導,導出三維漫游視頻用于工藝交底,還可以為集中加工提供精確的數據支撐。
3、場地布置分析
工作流程:CAD繪制簡單的場地范圍和功能分區,導入Sketchup或三維場布軟件,根據公司CIS要求進行三維場地布置,并用分析軟件校核塔吊等大型設備擺放 和高度是否合理,道理設置是否便于通行和材料堆放等。
4、專項方案論證
用傳統方法論證:專項方案涉及繪圖與計算分析過程,用傳統CAD繪圖和手動計算的方法,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而且計算結果準確率無法保證,例如,本項目的高支模專家論證方案用傳統方法需要7天時間;
用BIM技術論證:只需搭建相應三維模型,即可導出多個角度的平、立、剖二維圖;在安全計算軟件中輸入相應參數,即可快速計算分析,并同時 導出計算書、受力圖、材料統計、評估優化意見等資料。
5、機械需求分析
應用原因:本項目土方和樁基礎施工是甲方直接分包的,土方單位需要在地下室負二層挖至板底(墊層面)后移我,但經常出現移交標高不符合合同要求,就需要我方后期開挖,需要估算機械臺班數量,并用此來衡量挖機工人工作情況,避免臺班浪費;
BIM技術輔助:根據土方單位移交標高和藍圖要求,建立土方模型,計算需要開挖的土方量,再根據設備型號,計算臺班數量,最終向采購部和預算部提供相應計算書和圖紙。
6、材料管控
應用原因:本項目是站在施工方的角度研究如何運用BIM技術來實現精細化的物資管理,為后期的成本管控,提供數據支撐,材料費用占整個項目成本的65%左右,并且材料從采購到使用涉及很多人員,如果規范的使用流程并注意過程中數據收集,就能夠較好的控制成本,也可加強項目材料管控能力。
采用BIM技術:為采購提供準確的材料計劃量,在施工過程中提供部們計劃量和進度計劃量,根據不同材料的使用情況,制定相應的采購,使用,庫存盤點制度,收集過程實際用量,對損耗率進行分析。
7、倉庫管理
工作內容:本項目引進了先進的系統軟件用于倉庫管理,負責信息化運作倉庫到貨,驗貨,入庫、庫內管理、出庫、盤點等工作、是材料管控中信息收集與處理的中心。
應用心得:實體所需的直接材料,輔助和辦公材料都在倉庫管理,直接材料(鋼筋、砼、模板等)控制量直接由BIM模型提供,輔助材料由BIM預算模型提供總價控制,一定階段后可分析不同輔材和辦公材料的使用情況,測算以時間為單位的消耗量,后把消耗量均攤到相應階段的形象進度,使得BIM量更具有現實指導意義。